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传承者的惊人能量——记中国首部民管乐剧《中国元气之八仙桌》

时间:2017-09-25 10:21:12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中国元气之八仙桌》,一部中国人自制的音乐剧——听不够就结束了,看不尽就落幕了,泪盈眶却在内心悄悄升起了莫名的信心与来自民族种性的自豪。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周家班祖训
       当《百鸟朝凤》的第一声音律响起,唢呐声声穿透演出大厅,飞越岁月的长廊,掠过淳朴的土地,我似乎看见匠人们热热闹闹地奏响大地,中国民间艺术生生不息地在脚下绽放。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唢呐,却是我第一次遇见周家班。

 

 

       目前,周家班全族上下男女老幼亲系传承乐手共计100余人,徒系乐手约计过千人的规模,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周家班血脉传承自文王之后周敦颐,闻名天下的《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传至清末第二十五世孙周景之,是周家班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代大班主,至今已传承七代,第五代传承人周本明为现任大班主,这个以乐为生的家族,已历经一百多年沧桑。
      和电影《百鸟朝凤》一样,《中国元气之八仙桌》讲述的也是传承的故事,但是因为出演本剧的演员为欧洲媒体盛赞的“来自中国的先锋乐团—周家班”之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的传承人,他们扎实的“吹打乐”功底,更是增加了本剧的含金量和观赏性。
       唢呐,是民族管乐中的重型乐器,它结构简单,却不易掌握,三年小成,十年大成,多数幼年起修的练家子都体力强健异于常人,几乎所有管乐的技艺能都演奏。因为唢呐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自古,人们婚丧嫁娶,操办红白喜事的礼仪中,唢呐是“迎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灵魂乐器之一。过去的乐手们多用它配合笙、管、笛、箫、铜、锣、鼓、镲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会、男婚女嫁、举丧祭祀等礼节场合使用。)到了近代,唢呐才逐渐发展成独奏乐器,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当周家班的子弟们在古老的仪式里,中气十足地念着祖训:“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无惧荣辱浮沉”,我看到了中国人的底气,深深体验到了一个民族值得被尊重的元气。


 

       开篇第五代班主周本明带着众人演绎《晨练》,田园版本的《百鸟朝凤》一声雄鸡召日,瞬间抓人眼球让人震撼。
       新生命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迎生》的欢喜,周本明先生用小铜唢呐酣畅欢喜的演奏着《庆贺令》,当帅气可爱的第七代传人出现在舞台定点光中,模拟着婴儿的哭声,让乐曲的演奏推向新的高潮,也点亮了台下小朋友眼中异样的光彩。
       在《拜师》的环节的演绎中,当第六代传承人犹如禅定一般,伴着的笙笛曲《小开门》三步一叩首,敬茶拜师父时,展现了中国传承手艺人对于师道礼节的崇敬,也让观众们所有精神中的浮躁似乎在这一刻被净化了。

       在四季的轮转交互之中,在日月的天光变换之下,《贺金榜》、《庆新婚》一系列的喜事讲述着人生中最鼎盛的光景,也让传承父子之间的矛盾激烈升级。
      出生、高中、新婚,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孩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走越远的过程,到了那时,老人们只能留守在家乡《思儿孙》,此时少年传承人的逃逸也让老班主心力憔悴。


   
      世易时移,非人力可为。在社会进步不可抗力之下,年轻人不再愿意继承衣钵延续传统音乐,更青睐于非主流音乐。《祝寿》之时,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迎来了一场较量,在青年传承人假发落下,与父亲怒目相对的那一刻,所有观众的心都纠结了,尤其是女性观众,泪水在眼中打转,有些五大三粗的男性观众,也有坚忍着红着眼眶的感觉。
      为了《唤醒》青年传承人的回归,第六代传承人扮演的徒弟一角,以强悍的传承功夫演奏的《青杨》,展示出艺人用生命坚守传统的信念。

       也许是传承者们的不甘最终打动了年轻人,也许是漂泊许久的灵魂终于识得了归途,在老班主的祭奠仪式中,终于迎来了第七代传承人扮演的儿子的回归。老人的灵堂之上,徒弟的扮演者第六代传人周劲松和儿子的扮演者第七代传人周啸风演绎的《辞灵》,似乎将所以观众心中的悲痛肆无忌惮地显发了出来。当大小唢呐惊天动地放声呼喊时,很多观众终于撑不住了,泪水破眶而出……



      尾声,周家班压轴之作《雁落沙滩》,雁有五德:仁义礼智信,展示了对过世老人高尚品德的赞美。头雁被众多大小雁子呼唤出来,在老雁和大小雁子的交互中,父子之间,祖先和后辈之间重新建立起了链接,也寓意着民族传承艺术的《生生》不息。
      当大班主领周家班众子弟,以“盛德文王第一百二十七代传人领周家班众子弟谨记祖训: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时,似乎所有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在内心深处看到了圆满的曙光。
      结束之后,有个妈妈领着个怯生生的十岁左右的孩子走到大班主周本明跟前说:“他还没听够,还想听……”
      整部音乐剧中,“红白喜事”上演奏的迎生、送死、嫁娶之乐,都被融入剧情中。在舞台之上,我看到生命轮回的美好与惋惜、艺术传承的兴衰与叹息、技艺坚守的尊重与敬意。传统的匠艺不应化作一纸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门绝活不应只成为历史书页上的文字记载。
      透过周家班,我看到中华大地上无数为传统文化坚守的人们。和所有传统文化手艺人一样,乐手这一行当,不是简单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修行,是抛弃凡尘里的庸碌,坚守一生的信念,是人的灵魂与一件器乐恒久绵长的苦恋。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当看到演出大厅上空一直悬挂着的周家班祖训:“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无惧荣辱浮沉”,我似乎看见阵阵炮火中、流民颠沛中,淳朴的乐声传递给人们民族的希望。当周家班第五代班主周本明先生告诉大家,《元气八仙桌》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将民间艺术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我似乎理解了为什么这音乐如此鲜活、如此充满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中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狂欢和释放。当全国各地的班主汇聚一堂,用一种新的形式来传递传统的音乐,我钦佩他们身上暗藏的江湖豪气,他们丢掉传统规矩的约束,用自己陌生的方式演奏,只为让属于中华的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
      就在本剧演出前一个月,本年度7月,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带领周家班首次进行欧洲专场巡演,共计走过5个国家,参加6场活动,举办7场专场音乐会和一场工作坊,受众近数十万人,先后在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和比利时SFINKS音乐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欧洲观众皆为如此“古老的中国爵士乐”所征服。


 

     

      英国BBC主持人Andrew McGregor说:“周家班是一个主要在婚礼和葬礼上演奏的乐队,他们以活泼、奔放的方式表现古老的民间传统……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音乐有着惊人的能量……
      英国《卫报》发文评价周家班是“来自中国的先锋团体”。
      大英图书馆 全程录制周家班专场音乐会,收入世界传统音乐名录馆藏。
      伦敦电影专家Anna Odrich说:“我很享受这样的音乐。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每一天,我们使用着各种各样“中国制造”的物品,但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精神”……”
       星期日泰晤士报:“一台赏心悦目、生机勃勃的节目,对于西方人的耳朵来说很新奇”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电台:2017年WOMAD音乐节最佳五组乐队之一:“周家班那充满活力和旋律感的音乐令人心醉,他们在世界各地都大受观众欢迎,在WOMAD也不例外。”
       WOMAD 音乐节网站对周家班的评论“周家班,不可征服的乐团,伴随着中国中原地带人们的生与死的音乐。他们的表演洋溢着能量,与东欧的吉普赛乐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