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银行信贷“草船借箭”,互联网消费金融借政策东风

时间:2016-02-22 10:32:34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导读: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长期停留在信用卡债务到期全额还款阶段,与国外成熟信用卡市场分期收益实现营收有区分,消费市场没有足够的活力为消费者创造分期消费惯性,且贷款利率低,是造成我国银行的信贷业务重心逐渐向企业转移的原因。随着民营银行的普及,个人消费信贷呈现下沉式发展,逐步由高端客户群向中低端群体转移。消费金融即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能弥补银行在面向部分阶层个人消费信贷功能上的空缺,可谓“草船借箭”,众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

  消费金融行业借政策东风

  2007年政府开始在广东地区与担保公司配合进行消费金融试点,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业务。2008年经历金融危机,消费在我国 GDP 中所占的比重降到了35%以下,有别于发达国家的50%以上,为了拉动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实现良性经济增长,进行经济转型与迎合未来产业升级,2009年我国出台的《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明确定义消费金融公司为银监会批准,并在天津、成都、上海、北京分别设立4个试点公司,奠定了我国消费金融行业雏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试点扩增至16家,并取消营业地域范围限制,实现销售网络跨省平行整合,为消费金融市场蓝海时代到来打下基础。2015年6月国务院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发展消费金融,开放市场准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试点扩大至全国。为响应政府“普惠金融”号召,在政策红利释放的积极信号与强烈的市场需求刺激下,各类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逐步进入消费金融蓝海市场。

  据艾瑞咨询首份消费金融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3万亿元,2014年为15.4万亿,占国内信贷市场的18%(相比之下,欧洲国家消费信贷占比约为50%,美国约为77%),预计2014年-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

  谁来分27万亿元消费信贷市场一杯羹?

  随着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的逐年膨胀,以及2015年国务院全面放宽消费金融的政策红利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类机构迅速推出消费金融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其中不乏各类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行业在中国发展已有8年之久,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名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崛起,预示着传统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战略重心,由中小企业信贷向个人消费者转移。相比企业信贷的高风险与高利率,个人消费者信贷服务的资金成本低、风险相对更分散,同时,凭借平台自身强大的消费场景构建能力与客户粘着力,以及各种支付平台培养的消费惯性,互联网消费金融极大降低了个人消费者的消费成本,能更好地拉动消费,实现信贷与商品的双向营收。

  国内消费金融发展初期,借由中外合资引进国外成熟消费金融市场经验、技术与资金,配合国有资本运作或政策支持,拓展渠道销售网络,实现迅猛式发展,至2014年,信贷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其中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4年年初,政策进一步开放与市场需求刺激下,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获银监会牌照,在前海自贸区政策背景下,深圳涌现出多个创业型消费金融公司, 如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公司。自贸区创业型公司里,深圳达飞金融服务公司高层90%人员组成为最早接触中国消费金融事业的从业人员,外资企业高层人员逐渐向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流动,预示着国内消费金融信贷市场将逐渐脱离外资走向本土化。

  静观消费金融蓝海市场,投资者何去何从?

  央行《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指出,产能过剩、制造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因素仍将对2016年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发展消费金融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是解决目前国内整体经济下行的良策。银行目前无法满足所有阶层的个人消费信贷需求,随着国内政策红利刺激,以及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银监会批准下的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将成为各路资金进入消费金融行业的入口。那么如何甄别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实现良性投资?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机制主要靠收取分期贷款利率与服务费率。放贷资金的基数,与风险管控技术(账的不良率高低),以及催收的成功率是公司能否盈利的关键。一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大致取决于其这四个方面:

  1.市场开发能力及容量。    消费是伴随需求而产生的购买行为,故消费金融必须依托消费场景,目前线上消费金融凭借其强大的用户粘性与长期的消费惯性为核心竞争力,培养了消费者惯性。深圳达飞金融,从2014年7月22日在前海注册成立,到2015年2月,短短7个月时间,贷款总量突破1亿元,实现爆发式市场拓展。可见国内渠道的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国内资本与国内高精尖从业人员整合渠道资源。

  市场容量大意味着合同单量大,在消费金融市场中,基数越大,利益越大。按达飞金融目前的生命周期模型测算,当前合同量已能覆盖当前成本,按照目前发展速度,预计到2017年公司服务客户有望超过1000万,贷款总额突破300亿,成为行业内最有价值的消费金融品牌

  2.风险管理技术。  阿里的“花呗”会自动将逾期未还款用户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且阿里平台自身的大数据平台统计与分析,本身就对客户进行过消费信用评级,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利用互联网在线审批,设计算法进行风险管控。高级有效率的征信技术能缩短 “信贷-回款-盈利”的资本运作周期,本质上将促使各消费金融公司缩短审批流程,提高综合快速评估客户的信用水平能力。达飞金融自成立起,便迅速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蜂鸟”主业务系统,以及属于达飞自己的核心评分卡模型。营业两月每天即有能力承载10万笔贷款申请。同时达飞的IT及风控精英不间断地完善系统及模型,并形成长效机制。其中蜂鸟系统在经过15次有效迭代后,主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又得到了长足增长。自主研发算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减少坏账率,提高审批效率,将是未来消费金融企业的另一核心任务。

  3. 资金量和现金流状况。政策引导下,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境内股东及其境内子公司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开展境内同业拆借”,以达飞金融服务公司为例,公司在成立之初就与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5月完成A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诺亚财富集团,对接多平台资金,PE、信托、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截止目前达飞金融服务过的客户已经超过100万人,合作商户近2万家,放款总额突破26亿,人均效能业内第一。

  4. 外部催收与内部管理。消费信贷具有分散投资,低利率,周期长的特点,如何将沟通成本控制在最低位,是各大消费金融企业所需要克服的企业管理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托在消费金融行业里沉淀下来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在中国整体的消费信贷发展趋势之下,具有这些管理技术与经验的人将渐渐扎根在各个新兴消费金融企业中,继续开拓消费金融市场。

  自2010年以来,国家政策与消费者需求形成的协同效应,推动了消费信贷市场份额的复合增长,极大刺激了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在国家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模式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这驾马车拉动内需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而从消费者需求层面上看,随着国民财富逐步积累,投资理财及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群体在众多的消费场景中对金融服务产生强烈需求,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缺口。在这场风起云涌的金融变革中,谁将拨得头筹,只有等到下一个五年才会有答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