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正文

马在新—最美艺术家系列推荐

时间:2016-08-15 10:39:38    来源:中国新闻热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

 

  马在新 字推之,蜕斋主人。男,1947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国礼书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牛津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

  丹心写就艺林春——访中国重彩花鸟画家马在新

  一直以来,在大型报告文学集《荆楚人物》的采写过程中,笔者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许多值得书写的人物。他们中,有弄潮商海、事业腾达的企业家,有春风化雨、培育英才的教育工作者,有点染丹青、蜚声艺坛的艺术家,有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浴血奋战、立下卓著功勋的老同志……每拜访一位人物,每完成一篇文章,笔者的心底常常会涌起莫名的感动与深深的敬意。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总能给人以感动和温暖;他们的拼搏追求,成果贡献,总能给人以鞭策和启迪;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总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毫无疑问,丹青妙手、艺苑名家——马在新先生,也当在此列。

  2016年阳春三月,笔者在美丽的江城武汉拜访了著名花鸟画家马在新先生。出现在笔者面前的马先生,虽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神采焕发,艺术家的儒雅谦逊与长者的亲切和善,在他的身上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人一见如故,如沐春风。

  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笔者走近了马在新先生的艺术人生……

  

\

 

  马在新作品赏析

  挚爱丹青 执着求索

  马在新,字推之,蜕斋主人,1947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直路河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从事饮食行业,为人正直,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勤劳贤惠,操持家务。自少年时代起,荆楚文化的熏陶影响,父母师长的言传身教,自身的学习实践,就使马在新养成了勤劳、善良、正直、孝顺、进取的优秀品质,并树立了高远的人生志向。

  同时,作为家中的长子,马在新年少更事,从小就懂得体恤父母亲的黾勉苦辛,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妹、分担家务的重任。16岁时,风华正茂的马在新从众多的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老新镇食品所工作,实现了从一名贫寒的农家子弟到国营单位职工的人生命运转变。对待工作,他恪尽职守,勤勉敬业,虚心学习,深得单位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认可。而且,参加工作伊始,领导便找他谈话,告诫他说:“小马啊,你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要好好地干工作,好好表现,做到‘三不’——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

  领导的教诲和要求,马在新深以为然,铭记于心。他想:“既然不能沾染这些陋习,那么靠什么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呢?”思来想去,他敏锐地意识到: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提升人的美学修养、生活品味和综合素质,那就学习书画吧!

  就是当初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成为了此后几十年马在新先生辛勤探索、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进而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艺术人生。

  于是,马在新拜王章煜等人为师,开始学习中国传统的书、画、印艺术,以及西方绘画,包括素描、油画、粉画、水彩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学习、领悟和提高,由此积累了一定的现代绘画基本功。

  缘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这期间,马在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动,从食品所到棉花采购站,再到财政管理所,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工作多么繁重,他始终初心不改,坚持不懈地学习书画。在财管所工作期间,他根据当时的时势政治,临摹了一幅名为《你办事,我放心》的油画,受到广泛好评。

  在荆州,马在新先后师从汪新士、黄猇等篆刻、书画名家,通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收大师们艺术作品中的精髓和营养,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之中。1990年,他师从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郭方颐先生,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1998年,又参加了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和《国画家》杂志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画高研班学习,拜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刘荫祥为师。“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通过师承名家、转益多师,马在新开阔了眼界,汲取了新知,学习了新思维,提升了创作技巧,受益匪浅。

  而在平时的创作中,马在新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深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艺术的学习、创作、收获与成就,并非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艰苦漫长、寂寞枯燥、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抑或晨钟暮鼓,潮起潮落,他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时,为了一件作品的构思,他常常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胸海里不断地思索、揣摩;有时,为了一件作品更臻于完美,他常常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停地打磨和修改,向着艺术的高峰不断攀登前行……

  

\

 

  马在新作品赏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1年5月1日,54岁的马在新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展览受到首都艺术界专业人士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反响!中央办公厅特地将他请到中南海,为中南海办公室创作作品。同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马在新画集》。

  可以说,能够在中国美术馆这所国内最高的艺术殿堂举办个人画展,是多少人孜孜以求却又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马在新先生却凭借着对艺术的痴迷与执着,凭借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恒心、毅力以及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刻苦学习精神,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他人生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闪光时刻,同时也给了他更大的鼓励和信心,更加坚定了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2002年,马在新先生从单位提前五年退休。从此,他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画画之中,焕发出人生的第二春,也迎来了艺术的明媚春天。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为了实现自己更高远的艺术梦想,2002年,马在新先生负笈北上到达首都北京,孰料当年遭遇“非典”疫情肆虐,只好在北京停留了两个月后匆匆回鄂。2003年8月8日,他再次背起8个行囊南下深圳,进入深圳鲁慕迅艺术工作室学习。

  通过短短一年时间的学习,马在新先生收获了很多。为了检阅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2005年,他在深圳举办了“南国花艳——马在新画展”,同样引发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人生有限,艺无止境。对于志存高远者而言,追寻艺术的脚步没有终点。2007年8月8日,已经60岁的马在新先生再次背上8个行囊到北京,并通过严格的考试,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07级研究生课程班的一名访问学者,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魁正先生学习花鸟画。

  当时,李魁正教授虽然接受了马在新先生的拜师礼,但心中仍然留有几分疑惑——已是耳顺之年的他,能否跟得上工作室的线意造型、凹凸晕染、色彩构成、没骨理法、彩墨写意、创作实践等六大课程的进度?能否接受一整套现代中国画理法的训练以及完成“习法、澄怀、修果”的教学任务?

  对此,马在新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为期一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作为导师的李魁正先生将自己在花鸟画艺术领域的创作技法、心得体会、成果经验等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作为学生的马在新先生以虔诚执着的态度和空杯、归零的心境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且,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导师的悉心教诲以及与学员们的切磋交流,他深深地感觉到:这一年里似乎学到了自己前几十年都没能学到的真知。自己以前对中国传统的书、画、印、诗词苦研深习,并对西方的油画、粉画也曾经涉足过,且长期以来师法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在花鸟画创作风格上以大写意为主。但是,诚如白石老人所说“学者我生,似我者死”,中国画既要承继传统,又要开拓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永远只能沿袭前人走过的道路,落人窠臼。真正的艺术作品,只有在继承前人宝贵文化艺术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独出机杼,形成个人鲜明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才能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于是,马在新先生决定放弃原有的作品大写意花鸟画画风画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别开生面,独出心裁,画出——尊重前人、异于今人、无愧于后人的好作品!

  一年后,他以反映云南西双版纳铁树开花的盛景为题材,创作了一幅6尺整张的毕业作品《灼灼其华》,一改过去经验俗成的创作套路,在造型上以实际写生为依据,在色彩上吸收了西方的表现理念,很好的把握了画面的调性和鲜灰、冷暖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大胆试用了现代的新图式理念,从而以雄伟壮观的气势和精工细刻的没骨手法,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千年铁树开花熠熠生辉、灼灼光芒的奇丽壮美景象!这幅作品,不仅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极大震动,更得到了导师李魁正教授的高度赞赏和评价:“它完全可以与西方大师梵高的《向日葵》相媲美!”

  

\

 

  马在新作品赏析

  庄重壮丽 笔绘大美

  可以说,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诞生,其间蕴藏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美学观念、才华底蕴、理想抱负乃至生活阅历、人格魅力等等,它所折射出的不同的人文精神,可生发出某种韵味,供人咀嚼、品味、深究其境。

  “气概超凡透笔尖,随心所欲自翩跹,画成一派雄浑貌,足与古贤相比肩。”对于马在新先生而言,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过人的艺术悟性,不懈的求索努力,再加上名家大师的指导帮助,使他在花鸟画的曼妙天地间长袖善舞,挥洒自如。认真欣赏他的花鸟画作品,能让人在心底产生对中国花鸟画美感的赞叹,也让人的审美意识在此得以共鸣。

  追寻马在新先生的艺术人生之路时,我们不难发现,他自幼出生、成长和生活在美丽的江汉平原,家乡的青山秀水、奇草佳木、花鸟虫鱼等等,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认真揣摩,悉心构思,注重从花鸟画的形、神、意、趣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与见地,创作出一幅幅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充满情趣的花鸟画作品,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而在2007年师从李魁正教授之后,马志新先生通过不断的寻找与创新,逐渐成熟并最终确立了“浓妆艳抹、重彩装饰”的花鸟画主体风貌。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马在新先生的花鸟画,很难归类到传统概念里的工笔或写意、没骨或重彩范畴,但就其总体审美取向与形式语言而论,“浓妆艳抹、重彩装饰”应该是他花鸟画特有的优势和主体风貌。

  所谓“浓妆艳抹”,是马在新先生对南国植物花卉赋予深情的一种独有的“打扮”,这种“打扮”的手法,是以简约概括的装饰线廓形,以近乎平涂和极富色彩夸张的成片大面积的花卉组群作前景,加之以彩墨阔笔泼染意象背景作氛围的一种工写兼施为技法支撑和表现特色的“浓妆艳抹”。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满怀激情的现代画家心中所追求的一种壮美意趣。

  所谓“重彩装饰”,是他对南国植物花卉赋予个性的一种独有的“妆束”,这种“妆束”的手法,是他汲取了中国民间年画造型简约提炼概括、色彩单纯质朴厚重的优点和中国石窟壁画的装饰变形、意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对花卉植物的形色、图式组合进行了平面化、秩序化乃至符号化的重彩式的“妆束”和装饰性的“妆束”。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满怀炽烈情感的当代画家对生命大美所赋予的一种象征情趣,其“重彩装饰”之美体现在:一是用墨施色上的单纯、浓郁之美;二是富有民族意象风格的装饰之美。

  而在具体的花鸟画创作对象上,马在新先生主要选择了表现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植物。在他看来,那些枝繁叶茂、蓬勃生长的植物,那些姹紫嫣红、花花绿绿的颜色,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对艺术家眼中的精灵和宠儿。因此,他对其充满了强烈、浓郁而深厚的感情,只要看到它们,都会忍不住对其写生,将它们画到自己的作品中。他曾经以四尺条屏画了100多种热带雨林的植物,每一条屏都表现一种植物,五彩斑斓,缤纷绚丽,蔚为壮观。

  

\

 

  马在新作品赏析

  花繁果硕 春晖满园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劳痴者获必丰。”通过在艺术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求索,马在新先生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果实。

  如今,马在新先生已先后出版了10本个人画集,除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俗称“大红袍”)外,还有《马在新画集》、《中国画家——马在新》、《荆楚画派——中国画名家作品集·马在新卷》等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领导人、外国领导人收藏其艺术作品;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刊载于《国画家》、《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艺术与收藏》、《深圳特区报》等刊物;《出山名家汇·艺术名家》、中央电视台、各省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卫视、荆州电视台等媒体对其作了专题专栏报道;艺术作品及个人简介载入《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大典》、《著名书画家大辞典》等辞书。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在欣赏了马在新先生的作品后,说:“你的画不姓荆(州),也不姓湖(北),你的画姓中,你的画是全中国人民的,你的画是全世界人民的。”欣然题词“锲而不舍”以资鼓励,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题词“观在新画展,美化了人们的心灵”。2015年,马在新先生被推选为“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其作品被选为美国邮票及中国邮票在全美及全球公开发行。

  健笔挥洒韵自来,幅幅佳构溢天籁;骊龙选珠满目珍,艺苑勤耕著高才”。如今,艺术已经成为马在新先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成为了他精神生活中的一片绿洲。每天,笔舞丹青,挥毫泼墨,在花鸟画的墨韵馨香与美妙天地间驻足流连,沉醉其中,甘之如饴。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他表示,今后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再接再厉,争取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奉献更多的艺术精品佳作,为推动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一分心力。

  马在新先生在艺术的曼妙之途上一定会再攀高峰,再谱华章!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