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资讯 > 财经股市>正文

社群电商PK平台电商:老革命去意徊惶,掘墓人羽翼未丰

时间:2015-11-05 14:32:18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周一男  无冕财经

  平台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社群电商是否又能革掉平台电商的命?阿里巴巴股价被腰斩,韩束与茵曼“出淘”,腾讯与京东联手移动端,“吴晓波千人转型大会”大谈社群经济,种种迹象显示,“老革命”与“新革命”的较量已经开始。

  时间进入2015年下半年,一个最新的幽灵,社群电商的幽灵,正在传统平台电商的头顶徘徊。

  一边是,阿里巴巴股价腰斩,与之共生的越来越多的“淘品牌”高喊“出淘”,传统电商时代炙手可热的茵曼毅然转型线下,而同一代成长起来的韩束,则大举向移动端的微商进军。

  一边是,腾讯与京东联手打造新型购物理念,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千人转型大课”热议社群电商新未来,微商城与有赞纷纷搭建新的平台,逻辑思维以13.2亿的高估值成功融资,而在南方创办刚刚一年有余的新兴品牌“青山老农”,也正在向社群的商业转化冲刺,发动万名粉丝代言开店。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传统平台电商和新兴社群电商之间,真的是被革命和革命的关系么?对于新兴社群电商而言,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

  1 阿里股价“腰斩”背后:“两大阵营”格局显现

  2015年度的电商大事记上,“阿里股价腰斩事件”注定会成为不可磨灭的一幕。

  2015年9月,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一周年未到,《巴伦周刊》撰文指出,阿里宣称的3.67亿年活跃用户数高于CNNIC公布的中国网购人口数量,其宣称的2014年用户平均消费额1215美元高于美国的人均963美元,等等。基于此,该文认为,阿里市值被高估,其股价将下跌50%。随后,尽管阿里方面迅速做出驳斥回应,然而不幸的是,该文发表前后,阿里股价最低时下探至每股58美元,市值最高时损失约1500亿美元。

  阿里股价腰斩事件,表面看是疑似海外媒体做空,而整个事件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以其为代表的传统电商模式,正在经历“被革命”的挑战。

▲阿里巴巴股价走势图。

  所谓传统平台电商,是指在实体零售业向电商转型过程中,兴起的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为代表的、主要活跃于PC端的电商形式。

  在阿里巴巴等传统平台电商生态中,刷流量是“淘品牌”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如今,由于流量费用越来越贵,后起的“淘品牌”们成本优势不再且难以延续高成长。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京东商城、唯品会等从PC电商起家的平台之上。

  以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平台为例,在这里开店的淘品牌,要想获得购买,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流量,常见的“引流”方式包括直通车、钻展、站外广告位、第三方软件辅助等等。

  而一位行业人士计算,淘品牌ROI(投入产出比)为1:4,这就意味着广告费要占到销售额的25%,此外,包装、邮费、人工等费用至少达15%,再加上10%的利润率,这意味着产品的毛利率需要达到50%以上才能够赚钱,否则就基本不赚钱。

  如此以来,在大品牌纷纷入驻的背景之下,引流费用以及ROI只会越来越贵,而以低成本、低价为优势的小品牌的优势也逐渐消失。

  由此,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平台电商,陷入“被革命者”的逻辑之中,一如在中国房地产黄金十年之后,PC平台电商对实体零售商的革命一样。

  当然,阿里巴巴们“被革命”的前提是,新一轮的“革命”已经开始——

  10月17日,腾讯和京东商城成功联手。双方联手的目的是,通过各自擅长的电商及社交大数据资源,共建品牌商营销的新型平台,进而打造具有更高粘性的“社群经济”模式新电商。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表示:“京东与腾讯所达成的战略合作,已经大幅提升了用户的移动购物体验。”

▲京东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发布会。

  与此同时,有赞、微商城、APP等一系列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电商平台蓬勃兴起。此外,还有一些号称是“社群模式”的电商兴起,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青山老农。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社群的核心特征是‘自组织性’和‘再生产性’,移动社群时代,产品型社群、兴趣型社群、品牌型社群、知识型社群、工具型社群、相互交融的社群生态也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移动社群的规模、玩法和力量都即将迎来一场大爆炸,在这里存在大量的未知机遇。”

  不可忽略的是社群电商的崛起速度。其中,刚刚完成B轮融资、成立三年的逻辑思维,估值约13.2亿元,2015年的营收额预计达到1.5亿元;而2015年3月才开始发力的青山老农,短短四个多月就聚集起了80万的知识女性用户、100余个健康产品SKU、上万名粉丝代言开店,实现两个月销售业绩10倍增长。

▲社群电商代表企业—青山老农粉丝产品分享会。

  从整合电商生态系统来看,腾讯和京东,乃至罗辑思维们正扮演着“新革命者”的角色,他们要做的是,革传统电商的命。它们身上有着更具颠覆性特点:移动互联、点对点社交、一键到C。这是新一轮的“去中间化”、“去中心化”。

  由此,在电商的进化史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平台电商和社群电商。

  2 各自的朝圣路:平台移动化,社群内容化

  移动互联大潮来袭,无论是平台电商,还是社群电商,都已经身处其中,主动或被动,都在戮力前行。

  对于传统平台电商而言,转型势在必行。可行的方向有三个,一是获取更多的流量入口,这也是阿里巴巴斥资数百亿进行疯狂并购的原因所在;二是为PC电商增加移动属性,比如阿里加大手机淘宝的支持力度;三是增加O2O属性,比如腾讯、百度、万达共同打造的、注册资金50亿元的万达电商。

  平台电商转型拥有资本支持,而伴随其兴起的曾经优秀的“淘品牌”们,则面临艰难转型的选择:有的开发客户端APP,有的则开通微商城,有的则向线下发展。其中,开设微商城和线下实体店,成为最具代表性动作。

▲线上品牌茵曼开设的线下实体店。

  譬如,2014年7月,曾经的“淘品牌”韩束发现朋友圈存在巨大电商机会,于是,成立为微商事业部。当年的数据显示,在韩束过50亿元的销售贡献中,微商城平均每月贡献量超过亿元;而2015年,韩束对微商部分的销售预期为15亿元。

  另一方面,包括裂帛、茵曼等曾经的“淘品牌”,纷纷试水线下实体店铺。不过,它们纷纷遭遇线下零售市场成本高企、线上线下精力难以同步等问题,随之,转型后的这些品牌的实体店策略又不同程度地转为保守。

  在传统平台电商以及其打造的生态圈努力转型的过程中,新兴的社群电商平台们也在努力做着几件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一是努力积攒流量,二是建立内容粘性,三是努力建立平台。

  在积攒流量方面,微信和有赞都各有招术。微信方面,早期主要以微信订阅号、增设支付等功能增加流量,而后期,不断植入各类落地动作,诸如与家乐福等企业合作。近期,有赞也加大了开放合作力度,通过与滴滴达成合作,从而实现引流的目的。

▲传统平台电商转型方向对比社区电商发展的三个方向。

  在建立内容粘性方面,各家做法不同。微信方面推出众多订阅号自媒体,为用户提供虚拟的生态圈;而APP,则通过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来增加用户粘性,从而留住粉丝或用户。

  在建立平台方面,微信的微商城以及有赞的有赞平台等,已经拥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其中,在微商城方面,诸如海尔、国美、安利等诸多大企业都涉身其中。

  以“社群经济”为主旨的社群电商们,或多或少与媒体套路匹配。比如,罗辑思维主要依靠内容聚粉,再通过粉丝分销盈利;吴晓波频道则以自建基金驱动形成自媒体矩阵,通过广告、分销、垂直金融等多重方式盈利;青山老农是以倡导“植物素生活”的自媒体聚拢用户,然后再向用户分销其产品及服务……

  由于社群两端一头链接厂商,一头链接消费者,因此,社群电商平台以及社群电商们,代表着移动互联、一键到C的未来趋势。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社群电商平台和社群电商们可以拥有未来。

  目前,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平台电商由于历史积累和适时转型等原因,一方面,仍然把持这着主要的网购用户流量,另一方面仍然掌握着电商市场的主要份额。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约达2.86万亿元,约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移动购物交易规模约达8617亿元,同比增长约229%。

  “2002年到2005年期间,诞生了QQ群、贴吧、人人网、开心网,打开了PC社群的黄金时代;2012年2015年期间,诞生了微信群、贴吧群、陌陌群、兴趣部落,是移动社群的黄金时代。”腾讯副总裁殷宇说。

  这意味着,曾经的革命者尚未老去,新兴的掘墓人羽翼仍未丰满。

  3 鹿死谁手:各有各的难点,各有各的风险

  然而,新老电商势力的较量不可避免。逻辑上看,无论是平台电商转移动,还是社群电商移动互联,总之都是向着“一键到C”的终极目标演化。

  那么,在这一直接抢夺消费者的过程中,传统电商平台和平台电商的难点何在呢?

  或许会三个层面:其一,流量需要转化成购买才有价值,而阿里巴巴通过并购而来的流量如何有效转化仍是个难题;其二,传统PC电商进行移动化尝试之后,原有的平台流量是否随之迁移也是个问题;其三,无论是自建还是入住移动平台,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才能将“入口”烧起来,这也注定了大量所谓“入口”最终难以存活。

  从转化的角度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仅2014年并购的项目就达36家,涉资规模超60亿美元,并购范围涉及零售、医药、文化、体育、出行、商旅、社交等领域,而2015年至今,阿里再度出手涉足零售和视频等领域。如此庞杂的并购图谱,使得这些企业间的整合本身就存在问题,而通过并购而来的流量如何转化,目前看也存在问题。

  在移动入口方面,阿里巴巴近期斥巨资拟以45亿美元的总估值代价,收购优酷土豆,此举凸显阿里巴巴在移动端的流量缺陷。与搜索引擎百度和有巨大用户入口的腾讯相比,阿里巴巴流量入口缺陷、尤其是移动端的缺陷明显。

  在自建APP方面,曾经的“淘品牌”三只松鼠和韩都衣舍走在前面。不过,以三只松鼠为例,为了改变对阿里系的依赖,自建APP以来,先是出现平台技术故障而无法登陆,又是收缩战线,先后关闭了“松鼠小贱”和“松鼠小美”两个子品牌。

  传统电商平台尚且如此,所谓的社群电商状况又是如何?

▲社群电商平台和社区电商存在的主要难题。

  进一步来看,社群电商模式成立的前提在于销售转化。目前,仅有少数社群电商通过实践验证了分销转化的可行性,诸如吴晓波频道、逻辑思维、青山老农等。而一旦传统电商转型完成,上述的社群电商会否被并购而成为流量和分销渠道,亦未可知。

  更难的是,社群电商注定是一个“长尾模式”。因为大部分社群电商都是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吸粉,进而实现社群维护,直至实现销售转化,漫长的链条决定了社群电商不会是小米、杜蕾斯那样的爆款案例。更雪上加霜的是,微信订阅号、APP打开率都已有下降趋势。

  那么,可能担当传统电商掘墓人角色的尚且弱小的社群电商,将如何迈过转化率这样一道坎?

  “经营信任,聚沙成塔。”这是青山老农创始人邱晓茹答案,“社群电商的本质是服务一群人,收的是服务费。我们坚持用户去寻找、去开发适合她们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取消了传统企业的广告、流量、渠道分销等大块成本,我们做到了,就赢得了她们的信任。”

  据邱晓茹介绍,最近青山老农号召粉丝用户为其代言开店,10天就开了3000家,一个月上万家。

  “开始不容易,但是时间长了,我们就像在用户家里装上了自来水龙头,只要我们持续保证产品优质、价格实惠,她们就有了每天打开的习惯。我们现在一个月万人来代言开店,业绩就已经有了10倍的提升。如果10万人呢,100万人呢,我认为这会聚沙成塔的效应。”邱晓茹说。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